论妨害公务罪概念和构成及其司法认定

发布时间:2015-06-29
新闻来源:刑辩力机构律师网
阅读次数:1339

 

一、概念及其构成

 

妨 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者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 行职责,或者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其中,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是其主要客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是其随机客体。

 

妨 害公务罪侵犯了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任何一个国家欲求得稳定有序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享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而这些管理活动通常是 通过国家机关等组织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来实现的。因此,妨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犯罪行为, 必然是对国家正常管理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这是本罪社会危害性的重心所在,也是本罪区别于单纯侵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人身、财产 犯罪行为的关键所在。

 

妨 害公务罪通常还侵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人身权利。本罪之构成一般必须以行为人使用暴力、威胁手段为要件。而在行为人以暴力、 威胁手段妨害公务时,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除了能使被妨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受到干扰无法正常进行,从而给国家的正 常管理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外,也必然会给上述人员的身体健康或者其他人身权利造成侵害。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四款规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 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也构成本罪。

 

本 罪侵害的对象,多是依法正在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阻碍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从事某种活动的,或者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其执行的不是职务活动,或 者其活动不是依法正在进行的职务范围的活动,均不构成本罪。这就是说,成为本罪侵害对象的:第一,必须是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已经着手执行职务、尚未结束之 前;第二,必须是依法进行的,而不是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执行职务”,既包括在国家机关工作时间和场所内的公务活动,也包括根据特定的命令在其他场所的 公务活动。比如,公安人员,不论在何时何地抓捕正在实施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都是依法执行职务。但是,超越职权范围的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侵犯国家和群众利益 的活动,受到他人阻止的,不构成妨害公务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本罪的犯罪对象还包括人大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所谓人大代 表,是指依照我国宪法与选举法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当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所谓红十字会,是指一种国际性的志愿救济团体, 主要是救护战时伤、病军人和平民,也救济其他灾害的受难者。上述人员只有在其依法履行职务、职责时才能构成本罪本罪侵害的对象。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 高检发释字[2000]2号 《关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事业编制人员依法执行行政执法职务是否可对侵害人以妨害公务罪论处的批复》中的规定,对于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可以对侵害 人以妨害公务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所 谓依法执行职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运用其合法职权从事公务活动。这种公务活动,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或工作单位中 所进行的公务活动,而且还包括国家工作人员根据有关规定或命令在其他时间或场所内的公务活动。例如,公安人员在任何时间或地点,都有权抓捕正在进行犯罪活 动的犯罪嫌疑人。

 

其 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在依法执行职务。即其所进行的管理活动,确实属于他的合法职权范围,并且活动的方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例如,工商行政管理人 员依法对市场贸易进行监督管理,海关人员依法进行进出口物品检验等。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越其职务范围进行其他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法 乱纪,侵犯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就不属于依法执行职务,激起民愤、受到阻碍的也不能作为妨害公务认定。

 

同 时,行为人必须是以暴力或者威胁的方法阻碍执行职务。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所称暴力,是指行为人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体实施了暴力打击 或者人身强制,如殴打行为、捆绑行为等。如果行为人的暴力行为造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重伤结果或因重伤导致死亡结果,甚至故意杀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应按 想象竞合的原则,以重罪吸收轻罪,按故意伤害(重伤)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从重处罚。本条所称威胁,是指行为人以杀害、伤害、毁坏财产、破坏名誉、扣押 人质等对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威逼、胁迫,企图迫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放弃执行职务。

 

行为人如果并未采用暴力或威胁方法,而是用其他方法干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例如谩骂、吵闹等行为,虽然对执行职务有一定程度的妨害,但也不能构成本罪。对此种行为可以批评教育,或进行治安管理处罚,其情节恶劣者,可能构成侮辱罪或其他犯罪。

 

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执行代表职务。

 

各 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乡、镇、县、市、旗、地、市、盟、省、自治区、直辖市乃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所谓代表职务,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的人民代表在各所在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执行的职务,如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 的实施;列席原选举单位的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列席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向本级人比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 议、批评和意见;对于确定的候选人参加投票选举;宣传法律和政策;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行工作;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 求;依法与选民联系;检查、考察、视察工作等等。无论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依法执行职务,还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依法执行职务,只要属于代 表职务,对其以暴力、威胁方法进行阻碍的,就可构成本罪。应当指出,有的代表本身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如果是在执行其工作职务,对其进行阻碍的,应是本 罪客观方面的第1种情况,即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如果其不是在执行工作职务,而是在执行代表职务,就构成本罪的这种情况。代表如属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则只有执行代表职务时才可构成本罪。

 

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根 据《红十字会法》规定,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其活动宗旨是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 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其遵循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运动确立的基本原则,依照我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 开展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1993l030日通过的红十字会法第十二条规定,红十字会履行下列职责:(1)开展救灾的准备工作;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伤病人员和其他受害者进行救助;(2)普及卫生救护和防病知识,进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组织群众参加现场救护;参与输血献血工作,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其他人道主义服务活动;(3)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4)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5)宣传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6)依照国际红十字会和红新月运动的基本原则,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7) 依照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红十字会有权处分其接受的救助物资;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执行救助任务,标有红十字标志的人员、物 资的交通工具有优先通行的权利。如果是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其履行职责,即可构成本罪。对于这种情况必须注意 把握三个方面,即:(1)必须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如果不是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即使从事一些人道主义工作,对其进行暴力、威胁阻碍的,也不能构成本罪。(2)必须是正在依法履行职责。(3)必须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其履行职责。虽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了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但如不是在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中,亦不能构成本罪。

 

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

 

此种情况是上述暴力、威胁方法以外的手段,如围攻、哄闹,对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的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求提供方便条件置之不理或拖延不办等而阻碍执行有关国家安全公务。如果是以暴力、威胁方法直接阻碍,则属于本罪客观方面的第1种,即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情况,而不能以此种情况论处。根据国家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行为应属于以非暴力或威胁方法阻碍国家安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1) 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安全公务时,出示证件依法查验人的身份证明,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询问有关情况,行为人拒绝提交身份证明, 提供有关情况的(明知他人有间谍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情况、收集证据时,拒绝提供的除外,其行为已构成独立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不再以该罪 论处);(2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依法要进入有关场所,进入限制进入的有关地区、场所、单位,或查看、调阅有关的档案、资料、物品,行为人却予以拒绝的;(3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的情况下,出示证件要求优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到交通阻碍,要求优先通行,行为人拒绝允许的;(4)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必要时,可优先使用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行为人予以阻挠甚或故意刁难的;(5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要对组织或个人的电子通信工具、器材等设备、设施进行查验,行为人拒不允许的;(6)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国家安全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请海关、边防等检查人员对有关人员和资料、器材查检,有关检查机关应当协助而拒不协助的等等。

 

行 为人必须阻碍了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公务。所谓阻碍,是指行为人通过种种方式使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不能正常地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 其职责。其既表现为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被迫停止执行国家安全公务,亦表现为其被迫变更依法应当执行的国家安全公务的内容。如果不是阻碍国家安全机关、 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虽是阻碍上述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职务但不是执行国家安全职务,如公安机关在抓捕故意杀人犯或者虽欲阻碍其执行国家安全职 务,但没有对其公务造成阻碍,则不构成本罪。如先拒绝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人员的要求,经做工作后,能及时让其执行国家安全公务的,则不构成犯罪。

 

阻碍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人员执行国家安全公务,还必须造成严重的后果,才构成此种行为方式的本罪。所谓严重后果,是指耽误了国家安全工作,放纵了犯罪分子,或者给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如: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跑,侦查线索中断,犯罪证据灭失,赃款、赃物被转移等等。

 

5.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事业单位人员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或者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中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的事业编制人员执行行政执法职务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 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对方是正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故意对其实施暴力或者威胁,使其不能执行职务。 行为人的动机,往往多种多样。比如:事关行为人的利益;为了维护他人;与该工作人员有私怨,乘机发泄,进行报复等等。但动机不影响本罪的成立,可作为情节 在量刑时考虑。但是,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而加以阻挠的,不构成犯罪。

 

二、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1.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抵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的界限。极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假公济私,滥用职权,违法乱纪,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公愤,群众对之进行抵制、斗争是应当支持、引导的。

 

2. 划清妨害公务罪与人民群众因提出合理要求,或者对政策不理解或者态度生硬而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发生争吵、围攻顶撞、纠缠行为的界限。群众围攻、顶撞国家机 关工作人员,通常是由于群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宣布的某项政策、决定、措施不理解,有意见,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提出质问,要求说明、解释、答复、由于 情绪偏激、态度不冷静、方法不得当而形成的行为。在围攻、顶撞过程中,常伴有威胁性语言和类似暴力的推擦、拉扯行为,在客观上妨害了公务。

 

(二)本罪与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界限

 

二者具有某些共同点,如都危害了国家利益,都必然会对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造成干扰和破坏;在行为方式、行为指向上有一些交叉;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都是出自故意。二者的区别点在于:

 

1.犯罪的直接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则是国家安全。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首先,在行为指向上,前者的行为指向往往具有特定性,即是某个具体的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后者的行为指向则是整个国家政权,就具体的侵害对象而言,通常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其次,在犯罪方法上,前者通常必须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后者则不限于此,以和平演变等方式危害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也构成犯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除外)。

 

再 次,从犯罪的危害结果看,前者系刑法理论中的抽象危险犯或实害犯,对于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情 形,必须以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且达严重之程度为必要;后者则系行为犯,即一经实施即达既遂,并不要求发生现实的危害结果,也不需要考察行为是否已引致危害国 家安全的危险。

 

3.从犯罪主体来看,二者虽都可由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构成。但在实践中,后者的主体特别是其中的首要分子多是那些窃据国家重要职位,具有较大政治影响力的人;而前者的主体多见为普通公民。

 

4. 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这是二者最本质、最关键的区别。前者在主观方面既可以表现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现为间接故意,行为人通常有妨害公务执行的目的,但不限 于此;后者则只能出自直接故意,且行为人必须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目的。在实践中,会遇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以暴力、威胁方法妨害、抗拒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情形,这是妨害公务罪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等罪的法规竞合犯,对之应按法规竞合犯的基本法律 适用规则――重法优于轻法,以后者论处。

 

(三)妨害公务罪与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罪的界限

 

二者在犯罪构成上的区别比较容易认识:

 

1.犯罪的主要客体不同。前者系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后者则属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害的主要客体是被拐卖、收买的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

 

2. 犯罪的客体要件不同。前者通常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依法执行职务或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聚众不聚众均无 不可;后者则只能是以聚众方式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行为。至于犯罪方法,则不以暴力、威胁为必要,以非强制手段进行的,也可构成 犯罪。对于少数人(3人以下)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应依照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一款和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的有关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论处。

 

3. 犯罪的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该罪;后者则是特殊主体,只有在聚众阻碍解救被收买的妇女、儿童的活动中起 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首要分子才能成为其主体。对于其他参与阻碍活动,若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应依法不认定为犯罪;如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则应根 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妨害公务罪论处。此外,二者在犯罪主观方面也有一些差别。

 

(四) 本罪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区别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妨害公务罪与拒不执行判决、 裁定罪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其一,两者都有可能是妨害国家机关正常行使职权、发挥职能的行为;其二,二者都是故意犯罪,且都有可能存在对抗国家公务 活动的故意;其三,当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活动时,其客观行为表现就与妨害公务罪完全相同。二者相区 分的关键在于其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不同:妨害公务罪通常必须是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且行为人侵害公务人员的行为必须发生在后者依法执行公务期间, 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则不要求必须使用暴力、威胁的方法,可以是能够损害法院裁判约束力、权威性的任何方法,比如欺骗隐瞒、消极抵制、无理取闹等等;而 且,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也不要求必须发生在人民法院依法执行职务期间;妨害公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必须 具有执行判决、裁定义务的当事人或者依照法律对判决、裁定负有协助执行义务的人。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妨害公务罪)系普通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 决、裁定罪)系特别法,二者发生竞合时应该依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定罪量刑。

 

三、处罚

 

(一)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犯妨害公务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四、常见犯罪的量刑(十一)妨害公务罪中规定:

 

1.构成妨害公务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3.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

 

4.因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而导致妨害公务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实施细则》四、常见犯罪的量刑(十一)妨害公务罪中规定:

 

1.量刑起点和基准刑构成妨害公务罪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一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妨害公务的手段、造成的后果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相应的刑罚量,确定基准刑:

 

1)每增加轻微伤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2)每增加轻伤一人,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3)被害人每增加一人,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4)毁损财物数额每增加二千元,可以增加一个月至二个月刑期;

 

5)持械妨害公务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刑期;

 

6)妨害公务多次的,可以增加三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

 

2.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增加一种情形的,可以再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

 

1)煽动群众阻碍依法执行职务、履行职责的;

 

2)妨害公务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3.因执行公务行为不规范而导致妨害公务犯罪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20%以下。

 

原标题:妨害公务罪

来源:法律教育网

 

牛律师刑事辩护团队编辑

牛律师刑事辩护网www.lawyer123.cn,依据最权威的法律法规,秉持最科学的刑辩技巧,坚持术有专攻成就刑事辩护品牌成功案例。为正在身陷囹圄或因犯罪即将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亲友提供无罪、罪轻、减轻处罚的服务。牛律师刑事辩护精英团队,专注刑辩领域,案例成就金牌!

服务热线:400606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