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问题构建出一套有效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

发布时间:2015-04-03
新闻来源:刑辩力机构律师网
阅读次数:820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和心理特征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

 

1.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日益增多。据有关调查和资料显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占到了刑事违法犯罪的80%,而其中大学生违法犯罪也占到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17[1]。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和人数从1999年开始上升。2001年比1999年增加了54.15%,从2005年至2007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增长在18%以上[2]

 

2.大学生违法犯罪类型增加。原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手段和类型都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盗窃和故意伤害的两种罪。但从目前的有关统计资料来看,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种类和年龄都在扩大,从原来的暴力性违法犯罪和财产性违法犯罪,扩大到网络卖淫、校园暴力杀人、团伙性犯罪、自杀、吸毒、抢劫、绑架、赌博、传销、网络等高智商的违法犯罪;还有一些法纪观念淡薄、肆意违法、心理危机、缺乏诚信、男女交往失当等。比如:马加爵事件、卢刚事件“欧丽曼”传销事件、华南农大“传染性自杀”事件、女大学生网络卖淫事件……这些令人震惊*发人深省的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

 

(二)大学生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特征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在面临外界众多压力和自身心理的不成熟的作用下,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被打破,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而导致产生各种异常行为的心理,包括自杀心理危机,违法犯罪心理危机,抑郁心理危机等。其中违法犯罪心理危机即是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是大学生在自我状态失衡的状态下,可能导致大学生进行违法犯罪的心理状态。[3]这一状态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因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不成熟性。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易冲动,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他们中有一些心理脆弱,应付挫折的能力差,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导致心理迷乱,情绪失控,失足违法犯罪。其心理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对法律的藐视态度,虽然他们对法律条文都有所了解,认为自己手段高超,心存侥幸,再加上社会各种暴力、色情文化的侵蚀,正常的性道德观念也受到威胁。上述的一系列不成熟的心理表现,都是导致其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2.制度意识淡薄和青春期特性引发的交互性。一些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制度意识和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简单地认为法纪法规是对人行为的约束存有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莱文森提出的“人生四季理论”[4],认为成年早期是个体“精神充沛而多产但同时又充满矛盾和加压力”的时期,大学生们能获得爱情,学业,专业技能,事业进步方面的满足,实现主要的生活目标。但也需要对爱情,工作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作出明智的决策与承诺,这是他们所需要承受的巨大负担。这种矛盾与冲突,选择与机遇,个人情感与职业发展等任务摆在大学生面前,再加上其心理的不成熟,容易导致产生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潜在违法犯罪心理的背后有极其复杂的原因,这些问题会相互纠缠,相互牵制,互为因果。

 

3.家庭教育基础不扎实导致的潜在性。我们一些家庭在教育中存在诸如重智轻德、宠溺失度、苛责过严等误区,使孩子的成长失去了一个温馨而又充满理性的基础环境。这些孩子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其人格缺陷和道德缺陷不易显露出来。这里所说的潜在性是指,这样的违法犯罪心理潜藏在个体中,当遭遇突发状况,情绪失控时,会导致其作出违法犯罪行为。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并不必然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只有在外界客观环境的干扰下,加上主观薄弱的自控意志,才会发生违法犯罪。因此我们要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心理进行预防,必须对其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进行预测,关注并援助那些存在潜在违法犯罪心理的大学生。

 

二、构建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兰在1954年首次提出心理危机的概念,[5]并对其做了系统分析,心理危机使当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遇(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或天灾人祸等)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他认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使自身与环境相平衡与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继续,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6]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是指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在面临外界众多压力和自身心理的不成熟的作用下,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被打破,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而导致产生各种异常行为的心理,包括自杀心理危机,违法犯罪心理危机,抑郁心理危机等。其中违法犯罪心理危机即是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是大学生在自我状态失衡的状态下,可能导致大学生进行违法犯罪的心理状态。[7]目前,对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受到了社会上的极大关注,并且也研究出了许多的理论措施。[8]但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学术层面,主要原因在于还没有推出一套理论联系实际的预防机制。另外,从调查中看出各高校大学生都存在着一些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而绝大多数的高校都缺乏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体系,这必然需要有一套符合高校特色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以帮助预防与控制大学生的违法犯罪。

 

(一)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理论构建

 

1.以预防援助为主

 

违法犯罪心理预防是对已经有违法犯罪倾向的个体,控制和排除其与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心理治疗,改变心理倾向,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

 

第一,减少和排除消极因素。个体的生活环境,激起日常的人际交往,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这样的时期。排除和减少个体生活环境中的消极负面影响因素和反社会的心理和行为,是防止违法犯罪心理萌生的重要手段。

 

第二,防止形成违法犯罪心理。个体的心理生活内容既包含积极因素,也包含消极因素,如果是消极因素占上风,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形成违法犯罪心理,所以,防止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并防止其外化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就是防止消极因素的滋生。

 

第三,弥补个性缺陷。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机遇性、情绪性因素所诱发,有人际关系冲突所引起,由主体的个性心理缺陷所决定,因此,在援助系统的预防方面要关注个体的心理缺陷,化解突发事件或外界环境对个体的刺激,从而防止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

 

第四,控制和排除已形成的违法犯罪心理结构。许多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其表现反映出已经具有一些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的特点和倾向,因此,这时的心理预防援助机构需要控制和排除这些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因素,帮助他们改变心理结构,放弃违法犯罪动机。

 

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的具体措施[10]包括进行心理健康测量,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配有专业的学校心理教育教师,加强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干部的培训。我们要从预防违法犯罪的问题入手,深刻剖析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为高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为高校进一步开展法制教育,抓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预防、处置校园不稳定事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2.以紧急干预和事后援助为辅

 

第一,违法犯罪心理的紧急干预援助[11],是指对正处于违法犯罪边缘时期,或正在实行违法犯罪的人,对其当时的心理进行疏通和开导的援助。由于其进行援助的对象是即将实施或正在实施违法犯罪的个体的心理,这时的违法犯罪心理有强烈的爆发性,攻击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因此对这样的违法犯罪心理进行援助必须要由违法犯罪心理紧急干预援助中心和专业心理恳谈小组进行才会有效。

 

第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事后援助,是指在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后,对违法犯罪的大学生群体提供补救性,维护性地援助。事后援助的主要任务是:(1)对违法犯罪未遂的大学生进行事后采取补救性地心理援助,即违法犯罪心理的矫正和指导,防止其再次实施违法犯罪行为。(2)对有违法犯罪历史的大学生出狱后的心理指导,由于其曾经历过刑事案件,还有可能存在违法犯罪心理未被完全的矫正。此时,事后援助的专业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和整理违法犯罪行为大学生人生轨迹,对其心理进行剖析,主动进行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还要对有所影响或有关的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防止在突发事件或被受侵害后,产生报复性或扭曲型的违法犯罪心理。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组织架构

 

1.三个层面

 

大学生中存在许多违法犯罪行为,究其根本还是与当时所受的教育有关。有几个大的背景我们是无法回避的。它们包括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历程、社会转型带来的传统秩序变动、多元文化带来的各种社会思潮冲击等。从某种角度讲,这些问题是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建立完整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体系必须要从三个层面抓,即家庭,社会和校园。其中,家庭的心理援助主要是父母对年轻成年人的心理教育与沟通。社会的援助包括各医院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门诊,咨询门诊中的成员应该是在心理方面有深度研究,并且有心理资格证书的专业专家人士,是系统中最权威的组成部分,也是援助中最后的落脚点。组织架构中三个层面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高校的援助系统的建立,使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活动形成以高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为补充的基本架构层面,层层把关、级级落实。

 

2.两条线路

 

在以高校为核心的援助系统基本层面下,重点在于高校层面内部的系统的构建。根据大学生在高校的活动的状况,以生活和学习为两个基本切人口分别架构大学生生活区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和大学生学习区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两个基本线路。其中的生活区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以寝室为核心构建而成,主要为宿舍小区,寝室楼栋,寝室的三级结构,另外一条学习区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主要由学校管理层构成,包括院系,年级,班级的三级结构。

 

3.四个级别

 

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四个级别是指在生活和学习为两条主干线路里构建的更具体的级别组织。

 

第一级指的就是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是两个不同线路的结合点,作为高校内部系统的最高层,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分别掌握由两条线路反馈上来的大学生心理信息,并整体性地做出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方案和年度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的整体计划,统领两条线路的援助组织,搜集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重点全面信息,评估违法犯罪心理的危机程度,发出新罪心理援助警报等。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内部可以组织一个心理社团,建立心理互动网络平台,开展各项心理活动等方式搭构其专家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使自我主观意识到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有直接寻求援助及获得更多关于违法犯罪心理和健康心理知识的途径。

 

第二级是直接向第一级提供信息来源,汇报情况的机构,它是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第一级的直接指导下开展违法犯罪心理援助工作。在生活区的援助系统中建立心理辅导站,由各寝室楼归属的小区负责建立。心理辅导站的主要任务是整理其直属的下一级的组织搜集的信息资料,上报给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并给小区内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提供辅导和帮助。在学习区的援助系统在此级建立一个学院或系级别的心理工作办,心理工作办直接隶属于学院,其主要工作是针对本学院的大学生制定违法犯罪心理预防援助、紧急干预援助和事后援助的策略,部署各项援助工作。是学院里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的主要指挥机构,并将一些已形成或有可能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大学生信心整理反馈给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第三级是直接向第二级机构提供信息,反馈情况,是中级信息汇集与上报的主要机构。其根据第二级制定的策略和部署开展工作,协助第二级组织的工作,并指导和管理下一级组织机构的工作。在这一级中,生活区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主要是以大学生的各寝室楼栋为单位的,在每个寝室楼栋配备1-2名的心理咨询员,该咨询员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本楼栋寝室楼里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心理问题和危机,并将已形成违法犯罪心理,或有形成违法犯罪心理倾向的大学生资料上报给宿舍小区的心理辅导站,由心理辅导站提供心理援助,同时心理咨询员也可开展与寝室楼栋内大学生的心理交流与沟通,提供心理互助。学习区的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在这一级的架构组织是在每个年级配备1-2名的心理辅导员,年级心理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搜集本年级段里的学生心理状况,并上报给院级的心理工作办,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谈话,思想指导,法制教育等,防止演化成违法犯罪心理,维护本年段大学生心理的稳定。

 

第四级是心理信息员,也就是组织中最基层的一级,它是与大学生关系最密切,互动最多的一级,它主要是建立学生和组织体系的桥梁,直接向第三级汇报搜集的信息,并将组织机构有关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是初级信息的搜集和上报组织。在生活区的援助系统线路中设立一名以寝室为单位的心理信息员,主要由各寝室的寝室长担任,其主要职责就是定期和寝室内部的人员进行交谈,发现寝室人员的异常心理状况,向各寝室楼栋的心理咨询员反馈信息,并要求参与心理咨询中心内的心理社团,以获得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辅导与教育的知识。在学习区的援助系统路线中则在每班设立一名心理委员,该名心理委员主要负责本班级学生心理状态的搜集,并及时向年级的心理辅导员反馈,传达向级组织机构的信息,并同时在积极举办在班级内部的心理活动,如心理游戏,访谈等,准确有效地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并引导消除潜在的或已经存在的违法犯罪心理,做好基层的违法犯罪心理援助工作。

 

(三)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基本步骤

 

1.违法犯罪心理的预测

 

违法犯罪心理预测是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进行援助的一项基本工作。其主要在于个体微观上的调研,违法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主要是定性和定量分析法。[12]在于进行预测前必须确定与预测对象有关的多因素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步骤地向被研究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进行个体预测,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被预测者未来产生违法犯罪心理概率的方法。

 

2.违法犯罪心理的评估

 

违法犯罪心理的评估[13]主要是对前述进行的预测结果的评估,判断是否为健康心理,潜在的违法犯罪心理及已存在的违法犯罪心理的严重程度。将预测的结果分成:心理健康型、存在浅度的潜在违法犯罪心理型、存在严重的潜在违法犯罪心理型、违法犯罪心理已形成型和违法犯罪心理处于爆发期型等几个不同类型。分类界定是违法犯罪心理预测的后续工作,将从违法犯罪心理预测中得到的资料信息经过筛选和整理。

 

3.制定违法犯罪心理援助计划

 

有违法犯罪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自我调节无法发挥作用时,由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的工作人员制定一整套由外界帮助进行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的计划。援助目标可以包括纠正心理扭曲,排除潜在违法犯罪心理。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有违法犯罪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自控能力和自主性,克服其心理扭曲状态。计划的内容要有分阶段的目标,使有违法犯罪心理危机的大学生能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

 

4.实施援助

 

援助工作者要运用各种专业技巧,对存在违法犯罪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援助,帮助其找出导致其产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主要原因,正确理解现状,舒缓和疏泄情绪,并使其学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化解可能造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因素。在实施过程中,援助者主要包括倾听,提问,适当沉默,提供违法犯罪心理教育和疏导[14]

 

5.反馈和随访[15]

 

在进行援助的实施过程中,需不断评估援助措施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并将信息进行反馈,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作出调整和修改,以求最佳的解决方案。随访则是在心理援助的实施结束后,把当事人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备案,并且在之后对当事人进行跟踪性的随访,定期地对当事人得心理状态作调查和询问,有利于防止违法犯罪心理再次出现,从根本上消除违法犯罪心理。

 

三、结语

 

大学生的违法犯罪心理问题,既有个人原因、学校原因又有社会原因,而且经常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特性加剧了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率和复杂程度。因此,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救治需要通过个人、社会、学校三个层面。对大学生个人来说,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规律的作息、求助于心理辅导机构等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学校来说,应该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完善贫困生助学贷款制度、健全大学生心里辅导机构等。而对社会来说,更多的给予理解,给予帮助。只有通过个人以及全社会的努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注释】

 

[1]詹丽萍:《试论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载《教育与职业》总第498期,第33页。

 

[2]何举鹏、何秀琼:《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浅析》,载《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期,第24页。

 

[3]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所下的定义。

 

[4Arnett.J.J.ConceptionsoftheTransitiontoAdulthoodPerspectivesfromAdolescenceThroughMidlife.JournalofAdultDevelopment2001.8p133-143.

 

[5]周五红:《心理援助》,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

 

[6]周五红:《心理援助》,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7]张明主编:《走向歧途的心灵》,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8]ArnettJ.J.Adolescentstormandstressreconsidered.WashingtonTheAmericanPsychologist199954317.

 

[9]段鑫星、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10]郑春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载《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第18页。

 

[11]廖桂芳:《系统论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论月刊)2007年第12期,第32页。

 

[12]宋浩波:《犯罪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13]贾二会:《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及安全教育的思考》,载《山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16页。

 

[14]CormierS,ComierB:《心理咨询师问诊策略》,张建新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15]李峻:《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及对策研究》,载《教育与职业》20068月,第21页。

 

原标题: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援助系统的构建

来源:法律教育网

 

牛律师刑事辩护团队编辑

牛律师刑事辩护网www.lawyer123.cn,依据最权威的法律法规,秉持最科学的刑辩技巧,坚持术有专攻成就刑事辩护品牌成功案例。为正在身陷囹圄或因犯罪即将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亲友提供无罪、罪轻、减轻处罚的服务。牛律师刑事辩护精英团队,专注刑辩领域,案例成就金牌!

 

服务热线:4006066148

 

延伸阅读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