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现象进行探讨并分析原因

发布时间:2015-04-03
新闻来源:刑辩力机构律师网
阅读次数:867

 

近年来,大学生暴力犯罪数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其暴力程度也有所发展。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又对高校优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对社会舆论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导向偏差,对青少年的成长及其不利。因此,对当前大学生暴力犯罪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原因,找出预防措施,显得尤为必要。

 

一、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暴力犯罪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传统、思想道德、国家法律秩序等因素,也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生活社区等具体环境的因素。主要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大学生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个人因素

 

1.年龄因素

 

在校大学生,大都是20岁左右的年龄,其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暴发力强,喜欢争强好胜,而且克制力差。如果他们不注意自我完善,放纵自己感情用事,就很容易滑入暴力犯罪的泥潭。尤其是在这个年龄阶段,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一旦与社会上的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等亚文化结合,很容易产生暴力违法犯罪的心理,进而转化成暴力犯罪行为。因而,大学生自身的年龄因素是促使其实施暴力犯罪的关键因素。

 

2.心理因素

 

某些大学生由于自幼受父母宠爱甚至溺爱,养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自私的性格。进入大学后,仍不注意自我完善以克服和改善心理上的弱点,而是任其自我意识膨胀。其结果必然是一旦欲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者自尊受到伤害,就诉诸暴力。马加爵案就是典型案例之一。

 

3.法制观念淡薄

 

尽管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但是,由于该门课程属公共课,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加之该课内容多、课时少,无法进行系统细致地讲授,所以部分学生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法律后果认识不足,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约束力重视不够。使得他们遇事只凭自己一时感情冲动,泄之而后快,而很少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自身行为的后果。

 

(二)社会因素

 

1.暴力文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暴力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对社会生活进行侵袭,形成文化领域的一股“黑色沙尘暴”。暴力文化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不仅在书刊杂志、报纸、广告、玩具以及行为艺术和绘画等文化形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暴力狰狞的面孔,而且在影视作品中更是不乏对施暴手段、过程以及反侦查手段的详尽描述。此外,无处不在的暴力信息更是在互联网上“风行天下”。暴力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大大强化了暴力文化的影响力,人们要想不接触它都很困难。尤其是对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大学生而言,暴力文化无疑是其实施暴力犯罪的“活教材”。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与管理方面的缺陷是导致大学生暴力犯罪的又一重要因素。这主要表现在:①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视,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放松自我约束,从而在矛盾面前失去理智走向极端。部分伦理道德观念比较淡薄的学生,因缺乏必要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而偏离健康的轨道,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院系党团组织和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被动,为大学生的暴力事件留下缺口。客观地讲,高校中的绝大多数具体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是忠于职守的。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这些教师中又确有少部分人没有认真地履行职责。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有的教师让学生干部代替自己管理班级。由于学生干部的素质参差不齐,能力也高低不等,因而在管理工作中难免出现一些矛盾,在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的情况下,矛盾的多方就因互不示弱而趋于极端的暴力方式。第二、有的教师片面看重自己的荣誉,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因害怕“出丑”而对学生的违规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加以袒护,最终酿成恶性暴力事件。③学校管理存在的缺陷,为大学生暴力犯罪创造契机。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已经发生的暴力事件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这一方面使企图实施暴力行为的学生产生更强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又使当事者愈陷愈深、无所顾忌,从而更疯狂地放纵自己。第二、对学生宿舍管理不善。近年来,很多学校把宿舍置于校外,对学生公寓实行社会化管理,但由于管理措施跟不上而导致学生宿舍秩序混乱。学生宿舍频频成为惊人暴力案件的重要犯罪现场,足见学校在对学生宿舍的管理上存在漏洞。第三、缺乏对校内公共场所的管理。目前,许多高校中的公共场所(如食堂、操场、大学生活动中心和体育馆等)都缺乏必要的控制和管理。如果在这些场所发生问题,当时无人问津,过后难以调查,因而这些场所往往成为暴力事件尤其是伤害案件的“发源地”。

 

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的缺失为大学生暴力犯罪埋下隐患。实践证明,过分溺爱型家庭和暴力管制型家庭的子女都更容易施暴,并慢慢升级为大学生暴力犯罪事件的主角。自幼生活在过分溺爱型家庭里的人,很容易形成唯我独尊的意识。这种自私偏狭的性情缺乏柔韧性,一旦遇到挫折或者自尊心受到伤害,便诉诸极端方式,其中暴力行为便是一种常见方式。与过分溺爱型家庭一样,暴力管制型家庭也为暴力犯罪提供了温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子女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粗野暴躁、消极自卑,并萌发对暴力的推崇和猎奇心理,从而强化了其暴力犯罪的心理。

 

二、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预防措施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防是减少犯罪最有效的措施,预防大学生暴力犯罪也是对人才的爱护。值得注意的是,预防是一个涉及大学生个人、学校和家庭等多方主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多方联动,才能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是预防大学生暴力犯罪的最主要的措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年级入学适应阶段、二至三年级学习稳定阶段和毕业前放松阶段。在第一阶段,他们刚从中学考入大学,优越感较强,往往“目空一切”。如果此时针对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进行有力的思想品德教育,那么,他们就会比较容易地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做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有了这一良好的开端,只要不放松这种教育,他们就会比较顺利地度过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学生面临毕业分配,人心比较涣散。此时,如果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就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平衡他们的心理,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可以通过二种途径:第一,强化法学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法律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将自己的生活纳入法律轨道;第二,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例如,在校内举行模拟法庭活动、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或带领学生到监狱等劳改场所参观,使其清楚地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和法律后果,从而做到警钟长鸣,引以为戒。

 

(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主要应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于已发生的暴力事件,应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进行严肃处理,需要给予处分的应及时处分,需要移交司法机关的应毫不留情地移交。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警戒作用。二是维持好学生宿舍的秩序。学生在宿舍采用一定的方式娱乐是必要的,但决不能长期地将其作为牌场或赌场。所以,学校应制定并落实宿舍管理规则,防止学生无节制地娱乐,以减少暴力案件发生的机会。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历来承载着社会稳定器的职能,家庭的和睦对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作为每个人生活的起点,对个人的影响最早、最直接也最持久。事实证明,民主开放型家庭,更容易培养出知书达理、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子女。因此,着力改变落后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净化家庭环境,才是有效防范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长久之计。(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朱丽翠

 

原标题:大学生暴力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来源:法律教育网

 

牛律师刑事辩护团队编辑

牛律师刑事辩护网www.lawyer123.cn,依据最权威的法律法规,秉持最科学的刑辩技巧,坚持术有专攻成就刑事辩护品牌成功案例。为正在身陷囹圄或因犯罪即将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亲友提供无罪、罪轻、减轻处罚的服务。牛律师刑事辩护精英团队,专注刑辩领域,案例成就金牌!

 

服务热线:4006066148

 

 

延伸阅读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