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空间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行网络实名制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一大利器,但相应监管也要及时跟进。
国家网信办1月26日公布“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涉网络敲诈勒索案件4起,涉有偿删帖案件6起。
在这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不少是网民所熟知的:如上海21世纪网涉敲诈勒索案、“立二拆四”有偿删帖案、中央外宣办原副局长高剑云案等,既涉及网络媒体,也包括网络大V,还有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等。这些涉案人员既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空间秩序,也影响了社会秩序,均触犯了刑法底线,理应受到法律惩处。
与现实社会中完备的法律法规相比,涉及网络虚拟空间的法律规定在一段时间内曾落后于高速发展的网络社会,有些人甚至以为网络就是法外之地,借此进行商业欺诈、恶意攻击、造谣传谣,网络空间由此被人戴上了“是最精彩的,也是最嘈杂的”帽子。网络犯罪日益高发的状况使各方认识到,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新型犯罪搭建了平台,必须用法律的手段予以规范,不能成为法外之地。
近年来,净化网络空间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司法解释,使打击“网络诽谤、有偿删帖”等犯罪有了具体的认定标准,使网络发帖、删帖的红线清晰可见。去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1月13日,国家网信办宣布,今年将全面推进网络真实身份信息的管理,包括微博、贴吧和网站等均实行实名制。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网络虽是虚拟,但绝非法外之地,而且已经成为依法治国的一大阵地,与现实社会同等重要,没有孰轻孰重,同样都是行政、司法等监管的重点领域。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犹如一把双刃剑,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要使网络更好地推动我们的生产、生活,就要依靠法治的力量遏制其弊端,最大限度地祛除其负面影响,不仅仅是打击网络诽谤、有偿删帖等犯罪,在打击网络谣传、欺诈、淫秽色情信息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有些人之所以在网络上肆意妄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空间身份的隐蔽性。即将全面推行的网络实名制能够堵塞这一漏洞,不过反对推行实名制的声音表明,这一制度落实起来必将面临一定困难,尤其是韩国实施四年后又宣布废止的先例,给反对者们提供了所谓的实例。但中国有中国的国情,现阶段下,推行实名制是我们规范网络行为不得不迈出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戴着“马甲”违法乱纪者现形、收敛直至匿迹。
推行网络实名登记制,并不意味着规范网络行为就一劳永逸了。监管力度如果没有跟上,实名制就如“聋子的耳朵”,只是一个摆设。此外,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安全必须得到充分的保护,其他领域推行实名制所发生的众多信息泄露案就是教训。
原标题:用实名制斩断网络犯罪的源头
来源:人民法院报
牛律师刑事辩护团队编辑
牛律师刑事辩护网www.lawyer123.cn,依据最权威的法律法规,秉持最科学的刑辩技巧,坚持术有专攻成就刑事辩护品牌成功案例。为正在身陷囹圄或因犯罪即将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亲友提供无罪、罪轻、减轻处罚的服务。牛律师刑事辩护精英团队,专注刑辩领域,案例成就金牌!
服务热线:4006066148